不仅仅是铁路托运-铁路货运一再加码
重庆:共同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,搭建跨区域平台,统筹设置境内外枢纽和货物集疏运节点,建设中欧班列(成都-重庆)和国际货运中心,开通往返主要口岸的“水上班车”和联运班列。依托中新(重庆)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、西部陆海新通道、中欧班列(成渝)建设,充分发挥物流带、物流带、经贸带的产业效应,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走廊和国际多双边合作机制建设,着力加强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。完善欧亚运营线路和网络,打造欧洲-重庆-东南亚(日韩)通道网络。建设中欧班列装配中心示范项目。到2025年,中欧班列(成都-重庆)重庆班列数量将超过3000列。
天津:“通五郎”地区“小京津冀”改革试验加快。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,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互批。“轨道上的京津冀”初具规模,京滨、京唐、金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,城际交通网络不断完善。
山东:完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,建设现代化高铁网络,推进干线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区域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“四网融合”,建设现代化机场群和通用航空网,提高高速公路通达性,实现小清河通航。
上海: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。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,加快构建多网融合、高效便捷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,提高铁路货运能力。推进现有铁路站线资源及周边地区改造利用,增强铁路服务地方公共交通和城市物流的功能。
河南: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,在轨道上建设城市群和都市圈。加快城际和绕城高速公路建设,促进相邻城市间的直接连接。完善高质量公路网,疏通国省干线和普通干线公路瓶颈路段,连接高速公路出入口、主要景区等重要节点。建设沿黄高速公路和南北两岸沿黄高速公路,科学加密跨黄河桥梁。加快大型工矿企业、物流园区和主要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,打通铁路货运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加强邮政设施建设,实施“进厂、进村、出海”快递工程,提高城乡寄递共享水平。
贵州省:完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。依托铁路、高速公路等运输通道,努力构建以贵阳-贵安-安顺为核心,遵义、都匀-凯里为极,六盘水、铜仁、毕节、兴义为物流节点的“一核、二极、四节点”物流产业空间布局。大力调整物流运输结构,建设一批铁路专用线。铁路货运量比重提高到12%,公路货运量比重下降到85%。完善物流转运设施,推广集装箱运输应用,提高货物换装便利性的兼容性。